|
学习中共党史心得之二十——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万保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个偶然的事件,她是经历了苦难磨砺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获得成功的国际大环境下,在中华民族寻找解救之路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一大批有志青年经过艰苦斗争创立起来的。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未能酿生一个科学的社会革命理论。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许多青年觉醒。他们认识到,经过国际许多理论比较,马克思主义才是世界先进的科学的无产阶级翻身解放的理论,用它作指导可以解决中华民族的命运问题。同时他们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领悟到,光有科学的理论还不够,还需要有个政党领导。于是,他们积极发展党员、在全国各地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共产主义活动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有力的支持。 1917年10月,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引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包围,为此,列宁在1919年3月成立了第三共产国际,目的是团结世界被压迫的国家,组成同盟,对抗资本主义。1920年5月,共产国际派远东局的维金斯基偕译员杨明斋来到北京,首先见到李大钊,后来李又介绍见了张国焘、李梅羹、刘仁静等人。他介绍了俄国革命的情况,并表示,对中国成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国际可以提供帮助。中国青年听到非常高兴,一致认为要“走俄国人的路”。先是李大钊、张国焘、刘仁静、罗章龙、邓中夏、张太雷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此后,陈独秀、李达、李汉俊在上海,董必武、陈潭秋在武昌,毛泽东、何叔衡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谭平山、陈公博在广州,周恩来在法国,施存统、周佛海、彭湃在日本等地相继成立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9月16日,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给在国内的毛泽东写信,首先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毛泽东在书信中表示深切赞同。同时,陈独秀、李大钊分别在上海、北京等地通过信函方式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此后开展了一系列艰险的筹备工作。 首先是会议筹备人员和地点。经过协商,大会会议的地点选在上海望志路106号(李书城寓所、公馆),同时由由陈独秀、李汉俊、李达、戴季陶(孙中山知道了此事,就骂了戴季陶一顿,以后戴就没有参加活动了)为筹备人员。 为何选在望志路106号开会?一是此地属法国租界的范围,中国政府管不了,相对其他地方要安全些;二是上海当时有五千多名俄国侨民,其中有不少支持布尔什维克的,方便掩护前来指导建党的共产国际代表;三是因李汉俊的哥哥是李书城,李书城是老同盟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担任过北洋军政府的陆军总长。那些天他要去湖北组织反对军阀王占元的运动,对于租用他的寓所开“学术研讨会”很同意,他还交待年轻单纯的妻子不要去管李汉俊做些什么事。 开始,陈独秀在上海负责“一大”筹备组织工作、任发起組书记,可是在1920年12月16日,他却去广州,受聘广东省长陈炯明的邀约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上海发起組书记就改由李汉俊担任。1921年2月,李汉俊与陈独秀因建党的组织原则持不同观点而关系恶化,提出不担任书记职务,后就又由李达负责筹备工作。因此,陈独秀也就未出席“一大”会议。1921年6月间,共产国际派马林到上海,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又派尼柯尔斯基接替维金斯基工作,同时也抵达上海。他们了解到中国共产主义小组在7、8个中心地区有了组织和活动,因此建议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正式成立。根据党内的酝酿和共产国际的建议,李汉俊分别与在广州的陈独秀和在北京的李大钊联系商议,正式确定在上海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是,李达、李汉俊分别写信通知北京、长沙、武汉、广州、济南以及旅日、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各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出席代表大会。 党初建时缺少经费,是共产国际给予了大力支持,“一大”的费用就是共产国际给的。筹备书记处分别给各地参会的代表每人寄去100元路费。苏俄政府也不富裕,为了支撑共产国际的活动,它把从沙皇及其贵族和地主资本家那里剥夺来的金银财宝,运到欧洲去倒卖成外币,直接用来支援各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团体。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接到通知后,积极响应,推派代表到上海参加大会。李大钊因向北洋政府追要拖欠的大专院校教职员工工资办未能出席“一大”,而派张国焘代表其参会。 到会的代表分别如下:上海:李达、李汉俊,武汉:董必武、陈潭秋,长沙:毛泽东、何淑衡。济南: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张国焘、刘仁静。广州:陈公博。日本:周佛海。陈独秀又派包惠僧参加。何淑衡被张国焘认为他不懂马克思主义,无工作表现,不应出席大会,并通知毛泽东,毛旋即以湖南某项工作紧急为由,请何淑衡返湘处理。如果何淑衡未出席,那实到代表是12人。(《毛泽东谈毛泽东》一文中也讲:“我们总共是12人”。) 代表们到达上海后,除陈公博夫妇住南京路大东旅行社外,大多住在法租界白尔路389号(后改薄柏路,今太仓路127号)博文女校内。博文女校的董事长是黄兴夫人王宗权,校长是黄绍兰。当时正值署假期,学校师生都离校。这里离“一大”会址较近,所以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出面联系,以“北大师生署期旅行团”名义,向校长黄绍兰租借房子(而且租金便宜)作为代表的住宿地。代表们就在楼板打地铺。当街的两间中,靠东的一间是张国焘、周佛海和包惠生,靠西的一间是王尽美、邓恩铭,毛泽东住在靠西的后一间。陈公博带着他的新婚夫人住大东旅社41号房,董必武住湖北会馆,何淑衡住湘益公寓。因上海天气炎热和有利保密而规定,每晚8时至12时开会。 1921年7月23日夜8时,望志路106号李公馆的楼下餐厅,一张长方大餐桌四周坐满14个人,其中:12名代表、2名共产国际的。在头天的筹备会上,推举张国焘为主席,毛泽东和周佛海担任记录。会议开始,张国焘报告了会议的筹备经过,提出大会议题,即:制定党的纲领、工作计划和选举中央机构。接着张国焘念了陈独秀交给陈公博带来的信,谈了四点意见:一、党员的发展与教育;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运用;三、党的纪律;四、群众路线。就这样,一个划时代的一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刘仁静坐在马林旁边,发挥北大英语系学生的一技之长---翻译。他将张国焘的话译成英语,讲给马林听。有时,坐在马林另一旁的李汉俊也翻译几句。张国焘讲了约二十分钟。 接着,马林代表共产国际致辞,他一开头就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共产国际增添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增添了一个东方战友”,“共产国际不仅是世界各国共产党的联盟,而且与各国共产党之间保持领导与被领导的高度统一的上下级关系。共产国际是以世界共产党的形式统一指挥各国无产阶级的战斗行动。各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当刘仁静把这段话翻译成汉语,会场气氛变得静穆紧张。中共的代表们在捉摸、思索马林的这段话。不言而喻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要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马林还谈及了他和列宁在莫斯科的会见,会场顿时变得热闹起来。马林说起列宁对中国的关怀,期望着中国建立共产党,期望着世界的东方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共代表们的眼睛都挣得大大的,倘不是马林事先关照过不许鼓掌,以防惊动密探,代表们定会热烈地鼓起掌来。马林一口气讲了三四个小时,一直讲到子夜。马林讲完后,尼科尔斯基致辞。尼科尔斯基讲完后,张国焘便宣布散会。这是中共“一大”唯一一次全体到会的一次会议。 中共“一大”从7月23日到7月31日,共9天举行了7次会议,会议都在晚上开。除第一天会议人员到齐外,其他几天的会议都有人缺席。会议9天的进程是:在上海8天:第一天(23日)主要是制定议事日程,听取汇报;第二天(24天日)续会,听取汇报;第三和第四天(25——26日)休会,由起草委员会制定党纲和实际工作计划;第五至第七天(27——29日),连续讨论“党纲”;第八天(30日),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的密探突然闯入,这次会议就被迫中断。马林敏感特别強,建议大会必须立即转移。大家半夜来到李达家商量(马林和尼科尓斯基不敢再出现而未来)。周佛海提议去杭州西湖开,因为他去年在西湖智果寺住过三个星期,他很熟悉那里,愿作向导,明日一早就去。“我倒有个主意”坐在李达旁边的妻子王会悟听了周佛海的话开口了。她虽不是“一大”的代表,但她作为李达的妻子,从筹备开始就帮助李达东奔西跑,安排代表住宿。她看到代表聚集在她家,一副焦急的神态说:“我是浙江桐乡县人,紧挨着嘉兴,我在嘉兴师范学校读过书,对嘉兴很熟悉,嘉兴有个南湖,离火车站很近,湖上有游船可租。从上海到嘉兴,只及上海到杭州的一半路。如果到南湖租条船,在船上开会,又安全又方便。游南湖的人比游西湖的人少得多。”代表们都非常赞同她的意见。第九天(31日)最后一天,大家一早乘火车前往嘉兴,在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最后的一天会议。出席这天会议的代表只有10人,(李汉俊因是李公馆的主人法警严密监视,代表们决定不请他去嘉兴。陈公博要陪新婚妻子李励庄渡蜜月未去。考虑到马林和尼科尔斯基是外国人,一上火车就会惹人注意,就没有请他俩去嘉兴)。大约中午时分代表们到达嘉兴南湖,登上一条租来的游船。这时下起一场小雨,游人四散,湖面上更为安静,中共“一大”会议在这条游船上继续开会。为了防止意外,在游船上摆了酒席和麻将牌。王会悟扮着歌女坐在船头放风。遇有小船游近时,王就用折扇在船上敲一敲,里面就“一索”、“二索”地高声叫着,好象在打麻将似的。会上,代表们讨论着党纲和决议,那张放在李汉俊家抽斗里,被密探所忽视的“废纸”,此刻成为代表们字斟句酌的文件,马林不在场,又缺了常常持异义的李汉俊和陈公博,讨论的过程并不像往日那么激烈,十分顺利地进行着。会议通过了党钢,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构——中共中央局,根据共产国际列宁的意见,陈独秀当选为总书记、李达为宣传主任、张国焘为组织主任。 在南湖游船上的会议到下午6时结束,由张国焘宣布闭幕。代表们轻声呼喊以下口号:“共产党万岁!共产国际万岁!人类的解放者万岁!”当天晚上,代表们就乘火车返回上海。 会议开了7天(次),而讨论党纲就用了3天。为何用了这么长的时间?主要是政见争论激烈。 在“一大”会议上讨论党纲时,主要有“左”和“右”的两种意见倾向。张国焘、刘仁静两人倾向“极左”。主张中国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他俩认为,只要单独依靠无产阶级就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李汉俊则倾向“极右”。他主张党只能进行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不能搞实际革命工作。他认为一切都要合法,不能进行非法活动。他认为中国无产阶级太落后了,要想像俄国无产阶级那样至少要几十年。 大会经过几天的激烈争论,否定了这两种倾向,在考虑各方意见后,参照列宁建党原则,即布尓什维克党组织精神制定了党纲。 党纲说是15条,其实只有14条(第11条空)。主要内容是: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联合第三国际;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但是在加入我们的队伍以前,必须与那些与我们的纲领背道而驰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接收新党员的手续如下:被介绍人必须接受其所在地的委员会的考察,考察期限至少为两个月。考察期满后,经大多数党员同意,始得成为党员。如果该地区有执行委员会,必须经执行委员会批准。在公开时机未成熟前,党的主张以至党员身份都应保守秘密等。 就这样,一个改变中国人民命运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2024.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