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中华文明探源研学之五——日本是如何发动侵华甲午战争的?

图片

日本是如何发动侵华甲午战争的

中华文明探源研学之五

万保民

近代史称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指1894年(旧历甲午年)日本在美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甲午战争中方战败,导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417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美英俄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与此同时,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助长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欲望,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为什么日本要发动甲午战争?一是为了转移国内斗争的视线。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原先也是个封建国家,1868年日本发生了一场不彻底、不完全的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建立了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统治。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封建势力并未得到彻底铲除,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农民和工人不断发动罢工和武装起义。日本统治阶需要转移国斗争视线就想对外发动战争。二是为了扩大商品市场,掠夺原料和资金。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制定了对外扩张的所谓大陆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日本大陆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得以实施。因此中日甲午战争本质上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日本近代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必然产物
为什么日本敢于发动甲午战争?主要是有西方帝国主义的支持。美国想利用日本侵略中国打先锋,自己好跟进扩张势力。英国为了利用日本的力量牵制垂涎中国东北已久的沙皇俄国,有了这些列强的支持纵容,日本就可肆无忌惮发动对华的侵略战争。
日本是怎样发动甲午战争的?日本采取的是分步进行:1874年日本先侵略台湾,后侵入朝鲜,同时寻找侵略中国大陆的借口。18941月,朝鲜农民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鲜封建统治者请求清政府出兵去镇压,日本诱劝清政府出兵朝鲜,而后自己也出兵,这时清政府看不对头,建议中日两国军队都同时撤出朝鲜,遭到日本的拒绝。日本是借故出兵朝鲜,并以此作为跳板来侵略中国的企图是明显的。而清政府却麻木不仁,主持清政府军事和外交的李鸿章不积极备战,而是把希望寄托在英美等帝国的调停上,对日本步步退让。725日,日本海军突然袭击护送陆军去朝鲜的中国海军,四天后,又向在朝鲜成欢驿的中国陆军发动进攻,挑起中日战争。
1894912日,日本军队又进一步向朝鲜平壤发动进攻,协助守城的清军和朝鲜人民一道进行了英勇的抵抗,防守北城玄武门的清将左宝贵战死,而清军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命令军队从平壤撤退,一囗气逃回了中国。
917日,清军北洋舰队在黄海与日本舰队发生了一场烈的海战,战斗进行五个小时,中国的海军士兵和一些爱国将领英勇奋战,中国损失了五艘军舰,日军也伤了多艘军舰。
10月,日本侵略者看到清军没有什么战斗力,就把战火进一步烧向中国边境。分兵两路:一路从朝鲜北部渡鸭绿江,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进犯大连和旂顺。117日大连丢失。118日,日军进攻旅顺,清军守将接受清政府的不抵抗的命令,临阵脱逃,虽然有些官兵未执行朝廷命令而英勇抵抗,但因没有后援,终归失败。
正当日军进犯辽东半岛时,清政府仍不积极进行抵抗,却在英国的指使下无耻地进行求和活动。1895120日,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先后攻下了威海卫南北两个炮台,形成了从海陆两路对威海卫港内北洋舰队的包围。港內舰队爱国官兵,曾几次要求出海抭敌,李鸿章为保存其力,却下令不许出兵。当舰队被包围时,以“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许多爱国官兵不顾李鸿章的命令,进行英勇的抵抗,但终因力量薄弱及舰上“洋员”和卖国分子的干扰和破坏,北洋舰队被日军歼灭。至此,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02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