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当前网络信息问题面面观

发表时间:2018-04-17 09:58

当前网络信息问题面面观

万保民

人类相互表情达意、交流信息从母系社会的肢体语言到原始社会开始的文字语言, 载体从系绳打结、刻木、竹笺到纸装写字,到现在的互联网书写,发展是漫长的历史过程。 如今的微信运用,更是巨大地方便了人的信息传送交流。人们每天通过微信获得大量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有好文也有劣文,新闻故事有真也有假,五花八门,问题多多,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不对题。信息标题是这样,点击一看內容却是另外一回事,违背写文章的基本要求和规笵。

二是夸大其辞。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为了吸引人的眼球,文章标题弄得吓人,而且要加上一句你不看就会怎么样。

三是移花接木。这个地方的事弄到那个地方了,那个时候的新闻搬到现在了,使你看后哭笑不得。

四是乱扣帽子。如说:你不看会怎样,看了不转也会怎么样,这种信息使你很不舒服。

五是胡编乱造。有的人出于某种目的,没有的事编成有鼻子有眼睛,许多信息是捕风捉影, 编得象真的一样,博得你同情,或捐助或表态,使你不小心就上当受骗。

六是挷架人脉。有的要人给某某投票,了解和很熟的朋友还好些,有的人根本就不认识,有的信息后面还要加上一句:你不转发几个以上就会有什么后果,使你心里直打鼓。

七是造谣生非。为抹黑某人或攻击对方,无中生有,或移花接木, 制造矛盾,挑起事端。

八是以财诱人。叫你点击可领红包,但进去后又要你往下链接,一环套一环,诱你上钩上当。

上述所列不算全面,相信大家都有同感。

虽说是微信问题多多,但因为信息花样繁多,且有一定的娱乐性,大家都乐此不疲,时刻点击,有的看了就转,有的未看完就转,有的一看标题就转,都想表现自己知道得多知道得快,使问题信息有滋生的社会土壤,有流通交流的市场。

我在使用微信中也有过教训经验,现在开始注意了,有几条体会愿同大家分享:

一是不是什么信息都看,一看标题觉得没什么意义就立即删除,免得占用手机空间;二是不是什么信息都转,要先看一下內容,觉得有价值的才转,还要翻下前面有无人转过,免得重复转发,遭人厌烦,尤其是涉及政治的信息,要认真琢磨一下,可以转的才转,不可转的就删除,免得被网警追查惹麻烦。三是不是什么红包都抢。不明身份和来历的红包及有附加条件的红包不抢。四是不是什么微信二维码都扫。在社会上公众场合用小礼物吸引你扫二维码的不扫。五是不是什么微信都加入。不明其身份的个人和不了解其人员组成的微信群不加入。六是不是什么个人照片信息都往所谓朋友圏里发送。朋友圈也不都是可靠的朋友,什么都往群里发说不定会给你带来什么负面影响。七是不是什么链接都点击。有的只有个漂亮的标题,但不知什么真实內容,一般不要随便链接。八是不是什么wifi都用。如公众场合又不设密码的wifl不随便使用,尤其需用此wifi上网进行金融操作的就不用公共wifi用自己手机流量,以防被黑客攻入造成损失。

(2018/3/15)


上一篇2018简报4
文章分类: 会员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