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人能比毛泽东发表时间:2022-04-01 14:25
谁人能比毛泽东? 学习中共党史心得之十一 万保民
毛泽东是全世界公认的伟人,是伟大的思想家丶政治家丶战略家丶军事家和革命导师。如果没有毛泽东,共产党就很难搞下去;没有他的领导和指挥,革命战争就难以取得胜利,新中国也难以诞生。邓小平说: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有可能还在苦难中摸索。周恩来说:毛泽东具有中华民族的谦重实际,中国农民的朴素勤勉,知识分子的好学深思,革命军人的勇敢机智,布尔什维克的坚韧顽强。他的知识之渊博丶智慧之杰出,才能之卓越,无人能比。 毛泽东从小志存高远。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里,从小看到内忧外患丶民不聊生的中国社会时忧心忡忡。当他读到一些宣传新思想的书籍时就产生要改变社会现状的思想萌芽。他崇敬为民族复兴英勇斗争的历史名人,立志效法他们,还为自己起了个别名“子任”,借以寄托宏大抱负和坚定决心。他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旨去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而是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语,而离开家乡去寻求学问。1912年,他只身来到长沙省立湖南图书馆自学半年,他在茫茫黑夜中寻找指引他到达理想彼岸的真理,从孔孟之道丶宋明理学到王船山;从康有为丶梁启超到孙中山丶陈独秀丶李大钊;从赫胥黎的进化论丶康德的二元论到欧洲的民主主义丶空想社会主义以至托尔斯泰主义,什么他都去接触,都想研究。他经人介绍上北京找到老师杨昌济,被推荐到李大钊任主任的北亰大学图书馆做助理员。他利用工作便利,如饥似渴地阅读传播新思想的报刊书籍,认真旁听北大的一些重要课程,积极参加进步学术团体活动,广泛联络各方面的进步青年,不断地对各种学说进行研究丶分析丶比较和选择。在陈独秀丶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下,他的思想迅速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他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后,终生未曾动摇,也就是他说的: “我们的将来纲领和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 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丶无限光明的丶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 毛泽东总能在错综复杂的不利形势下找到胜利之路,在危急关头挽救党丶挽救革命。在蒋介石背叛革命丶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党内同志不知所措时,是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丶必须用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当党按照俄国革命的道路,搞城市武装暴动,三次武装起义均遭失败时,是他将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未按照原来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不再攻打长沙大城市,未向中央和湖南省委请示,自己做主率领秋收起义失败的部队奔向井冈山,同“山大王”合作,建立革命根据地,闯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丶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在中央根据地前三次反围剿中,是毛泽东指挥才打了胜仗。后来排挤他,别人指挥就打败仗。在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遭受湘江战役惨败后,还要向湘西同红二丶六军团会合,去钻蒋介石布置的口袋时,是毛泽东看出了这个问题,在通道极力建议中央改变决定,转兵贵州,避免了红军的灭顶之灾。 毛泽东能忍受逆境,不怕打击,坚持真理。从党的历史上看,在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基本都是处于逆境。在党成立初期,中央根据俄国革命经验,只重视发动工人运动,毛泽东却从湖南农民运动调查中,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重视广大农民,他向陈独秀总书记提出自己的建议却遭到冷遇甚至反对。1924年12月,毛泽东悄然告病还乡,十多天之后,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毛泽东连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也没有当选,缺席大会也使毛泽东避开了难堪。他带领秋收起义剩下的部队上井冈山,却遭到师长余洒度的强烈反对。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湖南省委派周鲁特派员到井冈山,对毛泽东进行批评指责,并泄私愤宣布开除毛泽东的党籍。在瑞金中央根据地期间,他一直受到打压,“宁都会议”上毛泽东被解除军权,调离前线召回后方,中革军委发出的通令是“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同志,为了苏维埃工作的需要,暂回中央政府主持一切工作”。然而,这只是一只漂亮的空文。回到后方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主席,并没有“主持一切工作”,而是让他扮演了一个又一个难堪的角色——先是担任职能部门的查田运动领导者,然后又派去创办苏维埃大学,就是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沙洲坝召开,竟然也不通知身为政治局委员,又是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没有什么比这举动更能体现“左”倾中央对毛泽东的漠视和冷淡。1934年2月1日至3日召开的“全苏二大”会议上,又将毛泽东原来兼任的人民委员会主席这一职务拿掉了,由张闻天取而代之。这样,毛泽东所担任的最后一个实职都被剥夺了,他成了一个完全挂着虚名的主席。看到毛泽东被架空了,博古等人觉得毛再也“蹦”不起来了,有一次欣喜地对别人说:“哈哈,老毛现在成了中国的加里宁了!”中央主要负责同志总认为毛泽东对抗中央另搞一套自己的,经常对毛泽东进行批评打击, 由于左倾路线的排挤, 毛泽东甚至连前委书记都落选了。他愤然带着妻子贺子珍到闽西农村搞调研。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事先他都不知道,按照李徳的意见是要让毛泽东留下,还是周恩来力主通知毛泽东一起走。在红军长征前期,毛泽东无实职实权,讲话无人听,但他不气馁,胸襟宽广,该发表意见照样发表,尽管遭政治局多数人反对,他仍坚信自己,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知识博大精深。读书是毛泽东的挚爱,他青年时期在繁华的马路旁、昏暗的路灯下看书,甚至躲在厕所里阅渎。新中国成立后,他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他的住所里,床上、办公桌上、休息间里,他一有空闲就看书。 毛泽东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就忘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看完再吃。”在游泳下水之前热身的几分钟里,有时他还要看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从行军打仗到新中国成立后去外地出差,毛主席都带着一大堆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有一年夏天,他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他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汗水,才能学到知识!”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忘阅读。一次,他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的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又把拿走的书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1975年,他的眼睛做手术后,视力有所恢复,又开始了大量阅读,有时竟然一天读上十几个小时,甚至躺在床上量血压时仍手不释卷。据毛主席身边的护士说,直到逝世前,他都在看书听书。 毛主席最喜欢看马列著作。他读的第一本是《共产党宣言》。在延安时期,他最喜欢读列宁著作,读得遍数最多的是《两个策略》丶《“左派”幼稚病》丶《国家与革命》丶《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丶《哲学笔记》等。在他逝世后,清点他的藏书总数为96473册。 毛泽东喜欢亲自写文章丶写讲话稿丶拟电文, “毛选”五卷基本都是他自己写的。他还喜欢作诗填词,毛泽东诗词饱含巨大的诗的激情,遵照写诗的艺术规律,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激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毛泽东作为伟大领袖的形象盖过了其他的一切,或者说,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诣,与其伟人形象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他的书法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龙蛇飞舞,俏俊飘逸,大气磅礴,豪放酣畅,他是中国当代的书法巨匠,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毛泽东的才华无人能比。 毛泽东对自己亲属要求十分严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革命胜利后, 都从未为自家亲人谋过私利, 而为了人民却终生全心全意, 被人民从心眼里称为大救星。 毛泽东对子女非常关爱,但也非常严格,从不为子女谋职位,搞特权。新中国成立初,毛岸英被安排到政务院工作,毛泽东对此坚决不同意。他认为毛岸英不够资格进政务院工作,而应当到农村、工厂、部队去锻炼。对李讷、毛远新(毛泽东的侄子)被推选为中共九大代表也坚决不同意。可见,毛泽东坚持党性原则,不谋私利,爱子有方。 他经常教育子女勤俭节约,不占国家便宜。1949年10月9日,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在长沙治病,因疗效不佳打算到北京诊治,毛泽东嘱咐:“均不要来京,诊病完了即回韶山为好。现在人民政府决定精简节约,强调反对浪费,故不要来京,也不要在长沙住得太久。”1953年,毛泽东少年同学邹普勋和早在安源一同搞工人运动的谭熙春、毛泽东叔祖父毛锡臣提出一同到北京看毛泽东,他表示:“由你们三人结伴同行,自己出路费,路上买车票等事宜由自己办理。到京住一个月即回家。如果你们同意,即可照这样办。”。还有他的姑母毛春秀,也曾提出请毛泽东为其儿子安排工作,他同样拒绝:“我不能办,要在当地所属机关自己申请。”毛泽东的妻兄杨开智,要求当时湖南省军政委员会的王首道转告毛泽东,让他来北京工作。毛于1949年10月9日复函王:“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同日,另电专复杨开智:“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 跟毛泽东在湖南起义的毛煦生,前后给毛泽东去了三函,请求来京工作。毛复云:“先生乃以在民间做事为适宜,不要来京。家计困难,在将来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可能获得解决。” 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同学毛森品,请求毛泽东推荐他出任工作。毛答复:“吾兄出任工作极为赞成,其步骤似宜就群众利益方面有所赞助表现,为人所重,自然而然参加进去,由弟推荐,反而有累清德,不知以为然否?” 同年5月27日,毛泽东给当时任湖南省湘乡县县长的刘亚南提示:“至于文家(我的舅家)生活困难要求救济一事,只能从减租和土改中照一般农民那样去解决,不能给予特殊救济,以免引起一般人民不满。” 毛泽东的表兄文涧泉在家务农,曾写信请求毛出面介绍同宗知己文凯出湘工作。毛复云:“文凯先生宜在湖南就近解决工作问题,不宜远游。弟亦未便直接为他作介,尚乞谅之。” 毛泽东为革命牺牲的亲人最多。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领袖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都牺牲了亲人, 但毛泽东牺牲的亲人最多,共有13位。 妻子杨开慧积极参加革命, 1930年11月14日,她在长沙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噩耗后,寄信给杨家人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解放后,毛泽东仍常常怀念杨开慧。1957年,他给故人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回信时,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对女子的称呼本应用“娇”字,章士钊曾问“骄杨”当作何解,毛泽东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 儿子毛岸英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请求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很多人劝阻毛泽东不要让毛岸英参军,毛泽东却回答道:“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毛岸英的请求得到了批准,并担任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然而入朝参战才34天,11月25日,志愿军司令部突遭美军空袭,毛岸英以身殉国,年仅28岁。 大弟毛泽民, 在哥哥毛泽东的教育和影响下毛泽民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先后担任苏区的国家银行行长、国民经济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受党中央派遣到新疆工作,先后出任财政厅厅长、民政厅长等职。1942年,被反动军阀盛世才逮捕,次年被秘密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参加了南昌起义,在战争中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指挥员。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任独立师师长,后在江西瑞金被敌人包围,为掩护战友撤离时不幸中弹牺牲。 毛泽建本是毛泽东堂妹,过继给毛泽东的父母做女儿,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湖南地区领导游击斗争,1928年被捕,英勇就义。 毛泽东的弟毛泽覃之妻赵先桂, 小姨贺怡, 妹毛泽健之夫陈芬, 表侄王德恒, 内弟杨开明丶向钧, 内侄女杨展都是为革命牺牲的。 毛家最小的烈士是毛泽东的侄儿、毛泽覃之子毛楚雄。1946年8月10日,在随八路军谈判代表赴西安途中,毛楚雄被胡宗南扣押,22日深夜,被敌人活埋,就义时年仅19岁。 毛泽东的一家是名副其实的满门忠烈!
文章分类:
会员交流
|